中國粉體網訊 2025年,固態電池的火熱程度更盛,據不完全統計,截至9月,國內已有十余家固態電池企業完成了新一輪融資。
隨著政策紅利釋放、市場需求升級和技術持續選代,固態電池行業產業化節奏逐漸清晰、市場規模迅速增長、技術路線逐步聚焦和應用場景逐漸擴展。產業化層面,2025-2026年國內中試線密集落地,啟動全固態裝車驗證,2027年全固態電池將實現小批量裝車,2028-2029年有望先在低空經濟、機器人等高價值量領域率先放量,2030年進入中高端動力領域規模化應用階段。
市場規模層面,隨著2027年工信部固態電池項目結題,國內固態電池出貨量將進入快速放量階段,從2024年半/固態約7GWh到2030年有望超過65GWh。
技術路線層面,氧化物路線在半固態階段占優,硫化物路線在全同態階段被更多廠商選擇,聚合物、鹵化物路線作為有效補充。
應用場景方面,固態電池正從“車用為主”到“全場景滲透”,除新能源汽車、儲能外,低空經濟、機器人等新興領域對于固態電池發展初期較高的價格接受度高,有望在該類場景率先落地應用。
固態電池產業化進程中,設備環節最先受益。固態電池產線需要解決因新材料引入、工藝流程再造、作業環境變化等帶來的諸多挑戰,這就要求生產廠商對現有設備進行改造升級、采買適配新材料、新工藝的定制化設備,例如在纖維化、膠框印刷、等靜壓環節需要引進全新的定制設備在干混、輥壓、疊片和化成分容環節,需要對設備進行改造升級。
隨著固態電池生產線大規模的建設和投產,固態電池設備將成為固態電池產業化進程中最先受益的環節,國內固態電池設備企業多點布局,其中前段設備,特別是干法環節競爭激烈。企業在特定領域或者關鍵設備上具有優勢,但大部分處于前段工藝,特別是干法環節,使得前段設備競爭較為激烈。
固態電池產業化節奏加快,隨著電池廠和整車企業中試線逐步跑通,產業鏈各環節降本持續推進,有望帶動下游市場需求爆發式增長,整個固態電池產業鏈上游設備環節必將最先受益。
全固態電池生產工藝與傳統液態鋰電池生產工藝的核心差異是驅動設備價值量重構的關鍵,這主要體現在整個工藝流程的前段和中段。全固態電池從電極制備和電解質制備都更適配干法技術,因此前段環節增加了干法混合、干法涂布等工序,價值量占比有較大提高;中段固態電池采用“疊片+極片膠框印刷+等靜壓”技術路線替代傳統卷繞工藝,并刪減了注液工序,價值量占比也有小幅提升;后段因化成環節高壓化改造、設備對工藝環境要求提升,單機價值量也有顯著提高。
值得注意的,在由中國粉體網聯合合源鋰創、江蘇省企業發展工程協會舉辦的第七屆高比能固態電池關鍵材料技術大會中,已有十余家企業投資部門、投資機構負責人報名參會,另有40余家企業進行設備、產品展示,大會也將為致力于固態電池技術開發的企業,科研院校,以及新能源汽車、儲能、消費電子等終端企業提供信息交流的機會。
信息來源:中信建投證券研究、企查查、各企業官網等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蘇簡)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